【贵大声音】三端发力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4-14

将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三端发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取得大的突破。

加快将优势资源转化为世界级产品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有世界级产品体系。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特色山地旅游产品体系,但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将优势资源创意转化为高质量的世界级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吸引力和提升营收力。

加快提升和扩大具有“国家级”称号的“特意性”精品旅游地。充实提高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的业态,增加二次消费;加快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示范区、非遗旅游景区。努力扩大具有以上国家级称号旅游地的数量。

加快旅行环节和服务要素的吸引物化和产品化,打造新型产品体系。努力建设全国首个省域漫游绿道网络,利用高速公路网,串联交通功能相对弱化的国道、省道以及旅游专用道和沿河、沿湖的乡村公路,结合乡村振兴配套营地等设施,改造建设成集自然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度假、户外运动等于一体的、贯通全省的、兼具自行车骑行和徒步功能的自驾车友好型绿道网络。大力发展民宿和乡村度假酒店,配套医疗、保健、养老服务设施,与旅游小镇和旅游村寨结合形成聚集,在不同地区形成观景、文化体验、避暑等类型化地域民宿产品品牌,接待短期度假与中长期康养旅居。积极尝试开发内河游艇新型度假产品,利用乌江、沅江、柳江、红水河、北盘江、南盘江水系上千公里长的人造湖面,发挥不干扰繁忙航道、沿途风光优美、四季气候适宜、水质良好四大独特优势,与海上游艇互补,挽回部分可能流失到境外的中高端消费,打造为贵州的引领性度假业态。

加快市场开拓扩大客源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有规模巨大、结构合理的客源市场。要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人均花费水平,优化客源的地域、人群结构。

明确目标市场。进行目标市场细分,围绕重点客源扩流、潜在客源挖掘,拓展国际化营销平台和渠道,强化促销活动,促进客源市场持续增长,客源结构不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地理便利、市场基础良好和消费倾向契合的优势,近期可将其作为首要客源地,着力进行市场开拓。

构建旅游产业结构性区域分工格局。深入贯彻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的“支持贵州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区域合作精神,优势互补,将贵州的旅游产业结构性嵌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生活习惯中去,使贵州成为两地持久稳定的旅游度假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常住人口近2亿,经济发达,气候炎热,居民的旅游需求特别是避暑度假需求旺盛,贵州作为旅游度假目的地对他们具有气候、生态、区位等方面的较强吸引力,且与两地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方向一致,符合各自的经济、地理特征和以上两地对贵州的地域认知。突出贵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观光地、度假地、休养地、疗养地、“夏宫”和旅居地与兴业地相结合的形象,构建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工作生活、在贵州度假的结构性分工格局,优化相关供给,抢占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更多的旅游出行和异地旅居份额。

加快提高服务质量追赶国际水平

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需要有国际水平的服务质量。当今旅游已经进入品质化时代,要千方百计提高游客满意度,游客满意的旅游才能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通过优质优价提高经济效益。

遵循人性化原则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的不足。尽快提高通景公路和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着力解决严重影响旅游体验的旅游地停车难问题,增设充电桩;着力提高民宿聚集区的水电供给能力;建立主要旅游城市(机场、高铁站)间通借通还的旅游车辆(含房车)租赁网络,创造落地自驾条件;建立健全主要景区之间以及旅游城市、交通枢纽通达附近景区的专线车、网约公交等公共交通体系;继续推进旅游厕所建设,提高布局密度,提高卫生水平;完善无障碍、母婴、老人服务等便民设施。

强化服务能力提升与市场监管。敦促市场主体完善培训机制和质量管理机制;开展分类型、分层次、分岗位、分工种的全覆盖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政府旅游部门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旅游行业技能人员、乡村旅游兼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完善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加大贯彻实施力度,培育一批旅游景区、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村寨、旅游休闲街区、民宿、旅游餐饮、旅游商品、避暑旅游、温泉旅游、露营地品牌,培养一批“质量官”和“标杆服务员”。建立网格化包保责任制,建立并动态更新旅游行业安全生产检查清单,常态化开展市场秩序检查,确保旅游市场规范运行。

(作者为大红鹰dhy备用登录入口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二级教授,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

此文刊发于2023年4月12日《贵州日报理论版


编辑:
宋琳
责编:
梁瑶
编审:
周乐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