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大声音】扎实推进农民增收共富
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6-28
  促进农民增收共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需全方位谋划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产业增效增收、财产赋权增收、民生惠农增收等有效举措。

把做大县域经济作为农民增收共富的根本来抓。县城是乡村与城市的交汇点,和乡村与城市交换要素的中转站,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促进农民增收共富的重要途径。一是把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我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来抓。围绕实施主战略、实现主定位,及时召开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把富民和强县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制定固本谋远的政策体系,推出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奋力走出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二是把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作为我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的重点来抓。依托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从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扩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引导支持每个县域根据优质资源、发展特点、发展潜力及主体功能区定位分类错位、选准选优、做大做强2—3个特色主导产业,以产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生态化推动县域补短板、扩优势、增动能,尽快做大县域经济总量。三是把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作为我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来抓。围绕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产业辐,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同时,立足统筹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加工、销售、消费等环节,形成县城、乡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主产区转移,打造城乡联动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把做强乡村产业作为农民增收共富的重点来抓。一是加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和主体精准扶持引导,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的茶叶、辣椒、夏秋蔬菜、中药材、肉牛、水果等产业,大力推广复合种植养殖模式,不断优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做优做强产业链,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通过提供就业岗位、签订种养协议、帮助销售农产品等形式,将农民增收嵌入农业发展链条。二是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行动,新增一批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改造提升产地、集散地、销售地批发市场,支持建设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打造一批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生产、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力争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2%以上。三是为农民在县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提供政策支持,加快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引导农户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等乡村特色庭院经济,支持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较快增长。四是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助农增收三年攻坚行动,深入推进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不断完善乡村酒店、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配套设施,深入推动康养旅游、农旅融合发展。

把提升就业能力作为农民增收共富的核心来抓。工资性收入是我省大部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就业能力的强弱事关工资性收入水平的高低。一是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围绕劳务品牌加强培训,全面推进“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等重点工程,大力培训一批有技术、懂科技、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围绕重点领域加强培训,聚焦农产品加工、有组织劳务输出、创业带动就业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转移就业能力;围绕就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培训,开展数字技能、新媒体运营、电子商务、民宿管理等农村从业者技能培训,更好适应市场需要。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非农就业和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抓紧抓实,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以县为单位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稳定在70%左右。三是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持续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支持乡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就地就近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交通、水利、林业等工程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研究规划建设零工市场(驿站),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采集,推进农民工就业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与衔接;引导支持培训主体提供多样、实用的培训“菜单”,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扎实推进农民增收共富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既要立足于我省农业农村固有的资源要素出发系统谋划,也要着眼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为农民增收拓新路、谋新机,千方百计“做大蛋糕、分好蛋糕”。

(作者单位:大红鹰dhy备用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和应用研究中心)

此文刊发于2023年6月28日《贵州日报理论版